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90章(2 / 3)

兰花花期还远,姚伏坐在花骨朵儿堆里,怀里是他的琵琶。

&esp;&esp;翠叶长长, 搭在他的膝上,与绿衣融为一体;

&esp;&esp;面板上螺钿兰花开的正灿烂,在他指下泛着柔柔光晕。

&esp;&esp;那琵琶不像是被抱着,像是被倚着。琴身立得很直,人却倾身靠在上面, 目光痴痴,望着波心月影。

&esp;&esp;时有锦鲤跃出水面,弦上便随着飘出两个音,在雾中荡开。

&esp;&esp;清冽又浅,梦话似的。

&esp;&esp;露重沾衣,渐渐连骨头缝也渗了寒气进去。这旧客卿却不避,依旧寂寂坐在枯石上。

&esp;&esp;隐了七年,熬了七年, 一个乐音也不曾入过他的耳。

&esp;&esp;若非此时手中温润触感真实, 他几乎真要以为自己是个无名无姓的银匠, 唯有一生与熔炉坩埚作伴,还企盼什么呢?

&esp;&esp;但……

&esp;&esp;身后传来些金属碰撞声, 姚伏听出了来者是谁,于是就不回头,十指都在弦上按紧。

&esp;&esp;本来还有些幽咽的余音,此时都静下去了,水边只剩软浪擦岸的声音。

&esp;&esp;杨驻景走近,蹲在他旁边,身上金甲灿灿闪光,陡然将草间映出许多亮影,将原先沉郁的气氛扯开一道裂隙。

&esp;&esp;这自小看过无数无价宝物的小侯爷打量了几眼那琵琶,转回脸,从兜里摸出一把小米喂起了鱼。

&esp;&esp;“师……你这把琴好新,近些年斫的么?”

&esp;&esp;寻常都以古物为贵,唯有新学乐器者才用新造,往往也不用如此贵重的材料。

&esp;&esp;姚伏看的清楚,杨驻景一到水边鱼就凑了过来,随后才掏了小米。

&esp;&esp;看来这人常来喂鱼,鱼都习惯了。

&esp;&esp;他思忖了一下,觉得还是稍后再问对方的穿着,先答过这一个问题。

&esp;&esp;“是,约莫十年前吧。”

&esp;&esp;“我得了一块好木头,听说江南有人善斫琵琶……”

&esp;&esp;姚客卿长奉惠王驾前,十几年只告过一次假。

&esp;&esp;连着几十日南奔,一次脚也不曾歇;明明只是一件寻常物事,却赶出了逐日般的迫切。

&esp;&esp;停在城里就住客栈,停在路上就睡树下。

&esp;&esp;枕着油纸包好的木头,抱着剑,不畏风雨,什么也不惧。

&esp;&esp;他也不记得自己为何那样想要,只顾着趁此生或仅一次的机会逃也似的离开京城,往外面飞。

&esp;&esp;蜉蝣朝生暮死,见过世上风月,又岂能再甘心做笼中虫豸?

&esp;&esp;姜十佩和明子礼早知道一切的结局,也早许了他自由。

&esp;&esp;即使他再也不回去,也不会有人追责他一分一毫。

&esp;&esp;可是他依然慌张,依然急切——为的不是离开,为的是回去。

&esp;&esp;他保守了一个秘密,还不是说的时候;

&esp;&esp;相反,要熬到有人听他说的那一天,他须得苟活下去。

&esp;&esp;要活得比明子礼更长久,比姜十佩更长久,比所有人都长久;

&esp;&esp;送走了他们,等一切尘埃都被吹尽,一切风霜都被拂却,他也许能盼到一个机会——

&esp;&esp;一个说出真相,解释因由,为这世上最不可能翻案之人正名的机会。

&esp;&esp;制好的琵琶落进他手中那日,他也是这样倚着风,扑在荷叶边上,枯坐了一晚。

&esp;&esp;彩凤来时,栖于梧桐;

&esp;&esp;三千尺黛绿一日将倾,万鸟都将失色惊飞,为何偏偏要留他一丛完巢呢?

&esp;&esp;沈厌卿站在那些案卷前,问他:

&esp;&esp;“……你为何要牵起旧事?难道不怕我们猜疑于你?”

&esp;&esp;姚伏翻着故纸堆,心想:

&esp;&esp;不是因为你们过问了吗?

&esp;&esp;但他还是答道:

&esp;&esp;“越是让你们觉得我不会说的话,此时说出来才有分量。”

&esp;&esp;“你们都道我不会对自己不利,我却如此做了——这不正说明我句句属实么?”

&esp;&esp;沈厌卿也陪他找着,轻声道: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