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498节(1 / 2)

赵宁应该有条件,譬如让他暂缓对付各个世家,亦或者大事化小;再譬如表明身边不能有旁人跟随、掣肘,让他可以放开手脚行事。

对赵宁的第一部 分条件,宋治甚至都为赵宁想好了说辞:

国战方休,外患未绝,内忧又现,当此之际,皇朝需要上下齐心,避免内部纷争扩大,如此天下才能太平

至于赵宁的第二部 分条件,宋治万万不能答应,如果没有帝室、寒门高手跟着监视,赵宁到了河北后,岂不是可以随意明修栈道暗度陈仓?

众寒门官员聚精会神的看着赵宁,已经做好了赵宁狮子大张口后,他们立即出言反驳的准备。

但赵宁没有这样回应。

赵宁的回答非常简单,且十分有力。

他道:“此战之敌不过几个宵小之辈,何须大动干戈?臣只要带一两个王极境高手即可。”

寒门官员们愣住了,许多人睁大了不可置信的双眼:赵宁不仅什么条件都没有,还主动提出要带一两个王极境随行?!

这不是请皇帝在他身边安插眼线,监视他的一举一动,避免他借机做出不利于朝廷的事?

宋治同样震惊,他怔怔打量着赵宁,几乎以为自己听错。

他不是没见过这么懂事的奴才,但从未想过在眼前这种形势下,赵宁还会如此深明大义!这已经不是忠不忠诚的问题,简直是天真幼稚、愚陋不堪!

宋治看了看殿中大臣们,发现包括陈询在内,众世家官员要么是惊诧失神,要么是面如死灰。

宋治收回目光,嗓音有轻微变调:“唐郡王忠义无双,让朕大开眼界。”

赵宁的回答依然显得那么理所应当:“赵氏乃将门世家,抗击外寇也好平定内患也罢,都是臣忠君报国的本分。”

这话听在宋治与寒门官员耳中,就有深层含义:赵氏的忠诚毋庸置疑,只要皇帝能够保全赵氏,赵氏愿意跟其他世家划清界限,忠心事主。

在寒门如日中天,世家衰落不可避免,且皇帝今日就要对世家大功干戈的情况下,这种选择虽然看起来天真、软弱了些,却最符合利弊权衡。

但也有少数寒门官员不这么想。

他们望着赵宁,回想起自国战结束以来,赵宁与赵氏的种种作为,再一次印证了早先就得出过的,十分明显的结论:唐郡王品行高洁,赵氏满门忠烈!

这让他们看赵宁的目光,充满了敬佩与尊重。

宋治深吸一口气,几乎相信了赵宁的忠诚。

是的,几乎相信。

也只是几乎相信而已。

从他开始对付赵氏那一天起,他就不再相信赵氏的忠诚!

他很快就想到,赵宁这是在演戏,是在迷惑他。

眼下的形势是,一应有实力的世家,几乎都不愿坐以待毙,在为了世家利益而战,为何偏偏实力最强的赵氏,就甘愿做个愚忠之臣,一心祈求怜悯?

如此软弱的赵氏,符合在战场上力挽狂澜、大杀四方的形象吗?

在世家都灭亡的情况下,赵宁凭什么认为,赵氏就能得到保全?如果他真的如此幼稚,又是怎么成为大齐战神的?

故而赵宁那番暗示他答应保全赵氏的话,就是个幌子!

那么,赵宁的真实想法是什么?他的根本图谋又是什么?

如果赵宁有各种要求,宋治的怀疑还不会这么深。

可赵宁今日的举动,看似再正常不过,完全符合一个完美忠臣的所有要素,但问题就在于此——世上有完美的忠臣吗?

再是流芳百世的忠臣,终归都有所求,或为荣华富贵,或为光宗耀祖,或为青史留名,或为理想抱负,或为家族大计。

谁会单纯的图个“忠”字?

倘若赵宁真的愚忠,刚进大殿的时候,就不应该去看陈询等世家官员。因为心中没别的东西,就不必也不会在乎别人。

但他看了。

既然赵宁看了众世家官员,最后还暗示自己只在乎保全赵氏,这便是矛盾。

赵宁真正的图谋是什么?

宋治转眼就有了答案。

赵宁跟赵氏想要的,是一个忠义高洁的形象!

有了这个形象,便能收获天下民望,等到赵宁去了河北,就可以利用这种声望,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!

河北乱民虽然闹出了不小声势,终究实力有限,最重要的是群龙无首,缺乏一个足够有威望的领头者,难以达到四方豪杰云集景从的效果,纵然一时得志,到底难成大事。

而赵宁无论过往功绩、今日地位,还是品性声望,亦或身后的家族实力,都是想要成就大事、不被朝廷迅速剿灭的河北乱军,最期待、最理想的那种首领!

赵宁若是去了河北,极有可能收服这些乱民军队!

一旦赵宁做了乱军首领,便能用“为黎民百姓解倒悬之苦、为大齐皇朝清君侧”这样的大义口号快速壮大队伍,进而席卷河北州县,乃至颠覆河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